中山创客空间微信服务号

中山创客空间服务号
聚沙成塔回報社會 官世海 转载
2020-10-26 20:14/   新華澳報/   895/   0 /   0

聚沙成塔回報社會 官世海

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。祖籍廣東、出生在澳門,現任澳門公務專業人員協會會員大會主席的官世海,自1999年在雲南邊遠山區郭大寨鄉捐資助學,興建紀念澳門回歸希望小學後,一直堅持組織會員和公務員資助該校學生,多年來該校環境愈趨完善,學生生活也有翻天覆地變化。官世海表示,「澳門公務員也是國家的公務員,如果國家需要我們,定在力所能及為國家盡一分力,回報國家、回報社會。」

 

  選擇雲南郭大寨鄉作為定點助學地區有一段故事:1999年,官世海時任公專會理事長,期望在支持國家教育事業發展上出一分力,經中聯辦協調,可選擇貴州及雲南兩者其一作為定點幫扶目的地,最終該會選擇了少數民族最多的雲南省,隨後又在內地相關部門引薦聯繫下,由雲南當地政府提供兩處候選地點,一處距離昆明車程不到兩小時,另一處是從昆明轉機至保山,再乘8小時車程才能抵達的郭大寨鄉。

 

  「公專會成員一致認為,要做就做最需要幫助的,要到最偏遠、最艱苦的地方去。」官世海回憶第一次前往郭大寨鄉的片段十分難忘:21年前,路途十分差劣,期間因雨天導致山體嚴重滑坡,車輛無法通行,路途極為崎嶇,經連夜清理塌方及繞道而行,最終在超過原計劃的8小時車程後抵達郭大寨彝族白族鄉完全小學。第一次看見小學原貌十分簡陋,只有1幢兩層的教學樓,每層3個教室,其他都是土牆、瓦頂搭建的土房,樓宇結構可算是危樓,隨時有倒塌風險,這更堅定我們選擇這裏的決心,從此與這間學校結下不解緣。

當時經與校方商討,建校資金需要52萬元,經實地考察,公專會短時間籌得35萬元人民幣資助款項,其中25萬元用於建設校舍,10萬元用作獎學金,其餘由當地政府補助。於是在1999年10月,公專會一行30人,在北京觀看國慶閱兵儀式後,便帶著款項前往雲南郭大寨鄉,隨後「紀念澳門回歸希望小學」的教學樓正式奠基,學校與回歸祖國的澳門共同成長,意義非常重大。

 

 除此之外,官世海和朋友還以個人名義,給每名貧困學生每年600元資助,若考上大學,資助增加到1200元。

從那時起,公專會每年助學人數接近200人,20年來,官世海和捐助人每隔一兩年便回訪學校,影響力逐漸擴大,吸引世界各地熱心善長加入助學行列,至今累積善款達400多萬元人民幣,受惠貧困學生達3000多人次,考上大學88名,其中畢業43人。

 

  時至今日,當年圍繞郭大寨鄉的泥路經翻新為水泥路,如今大約5小時車程便可抵達,紀念澳門回歸希望小學成為當地的明星學校,去年因發展需要,學校拆除公專會20年前援建的460平方米舊教學樓,在原址新建1600平方米綜合樓,其中公專會集資50萬元捐建199.9平方米的圖書館,紀念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,也是紀念澳門回歸希望小學建校20周年,這更意味著雲南紀念澳門回歸希望小學與澳門人民心連心的寓意,目前該圖書館處於驗收階段。

 

  官世海與郭大寨鄉村民多年來建立起來深厚感情,每次回訪都會帶同家屬,包括3名子女一同探望,當地村民和學校師生都會夾道歡迎,如同迎接親人回家一樣,令大家深刻感受到少數民族的真摯。「記得有次家訪1位老婆婆,當時天色昏暗,婆婆從抽屜取出燈泡接上電源,因此他們才得知大多數村民因交不起電費都會這麼做;現時居民生活水平好轉,水電供應充足,看到20年來的變化,西部鄉村生活逐步改善,有感國家的強大,點對點扶貧工作成效顯著,令鄉民慢慢走出困境,官世海希望透過多年來的愛心幫扶,聚沙成塔,以雲南少數民族的情意作為回歸的獻禮。」

 

1999年以來,官世海把郭大寨鄉視為第二故鄉,唯一期盼是讓貧困學生有學習的機會,用知識致富,用知識回報社會。故他希望從郭大寨鄉出來的學生能到澳門學習,我們會與他們同在,如同親人,也讓他們從中體驗「一國兩制」的成功及實踐,把在澳門所見所聞轉述予父老鄉親,了解「遠方親人」現況。

 

「幸福不是必然,要透過雙手奮鬥出來」。官世海每年收到學生的回信都十分感觸,看到他們成長是莫大鼓舞,能讓他們有新天地及新發展,代表所付出的一分一毫都是有意義的。因此,他期望此項助學愛心事業能夠延續,延續這份難能可貴的情意,並希望感染更多人加入助學脫貧的隊伍。


标签: 澳门市民  公益事业
推荐文章